华新社

第43章 上任咸阳(第1页)

贞观时期,中书令、侍中(门下省最高长官)、尚书令(皇帝兼任六部之),都是正三品!

没错,所谓的正一品是官员退休后追封的,例如太师太傅太保等等没有实权!

皇后和太子属于特等,高于正一品,这么说想必大家应该明白这差距了吧?隔着两三个等级呢!

郑丽婉给长孙冲和长孙涣这么高的位置,詹事正三品,詹事丞正六品!

长孙冲这相当于,直接火箭飞到了正三品,长孙无忌现在是中书令,也才正三品!

直接和他老子平级了可还行?!

根本原因,在于长孙皇后开口,郑丽婉身为太子妃还是长孙皇后带大的,给长孙冲背后的长孙家直接安排了群臣之的位置,更多是考虑长孙皇后。

至于少詹事等正四品的,不可能继续给长孙家了,想都不用想。

因为没道理,盛极而衰是常理,长孙家如今是贞观朝出了名的红人和受宠之臣,东宫不能再逾越了。

这些把控,郑丽婉身为太子妃还是有的。

长孙皇后开口的原因也很简单,李承乾成人了,可以参政了,也结婚了,意味着稳重了。

这时候不抓紧时机,让长孙家先入为主抢占先机,之后李承乾来可就不一定会有这种机会了。

长孙皇后不能和成年的李承乾打感情牌,就好比皇后不能和太子打亲情牌,这血亏!

所以,只能趁着这个刚成年、刚结婚的巧妙时机下手,而且需要让郑丽婉这个太子妃来,不让太子李承乾有任何外界干扰和不良的影响。

长孙皇后的这一套操作,既保护了李承乾身为太子不会遭受外界质疑和不满,也不会导致长孙家彰显跋扈和独占天家恩宠的现象。

这也是为何郑丽婉提醒,除却长孙无忌外,不能外传的原因。

这事情只能慢慢来,让大家慢慢习惯,换言之让长孙冲和长孙涣预定位置,但需要后续补上自身资历和贡献,最后名正言顺的公告天下和所有人。

怎么样?解释的够清楚了吧?细心吧?体贴吧?遇到作者这种大善人,诸位看官老爷有福了!

什么?不要搞这些花里胡哨的?那这本书还有什么意思?直接别写了。

对于这些,咱们的小李同志,那是心知肚明,一清二楚。

但他不反对,因为那是他妈!

就这个原因,就足够了。

朴实无华,言简意赅,直观明了,通俗易懂。

长孙皇后虽然不参政议政,但不代表自己没有那政治手腕和能力,不然也不至于把后宫上下管理的服服帖帖,一片欣欣向荣。

这是母子俩心知肚明,但不能拿出来明说的事情。

有时候,一些事情不放在台面上,才是最好的,大家喜闻乐见,欣然支持的。

既然母子俩心知肚明,那李承乾这个大孝子为什么不主动给长孙家安排好未来的出路呢?其一,你直接给显得廉价。

其二,历史上长孙无忌是什么样子,李承乾可是知道的,李治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处理长孙无忌。

虽然,长孙无忌对待他这个大外甥和对待李治这个小外甥,态度肯定会不一样,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李治和李承乾差距差在不是嫡长子!

长子这两个字,在古代的人们观念里,可完全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概念和存在。

李承乾有过监国经历,而且年纪也不小了,想要拿捏也不是这么简单的。

集齐了嫡子、嫡长子这两个头衔,李治本来就比原本的李承乾要缺少这些优势,俗称大义和名义。

长孙冲和长孙涣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长孙无忌后,长孙无忌手中茶杯直接滑落掉地碎了一地。

长孙无忌眼神尽显惊诧,随即恢复以往。

而长孙无忌这副样子,也让长孙冲和长孙涣有些不安了起来。

本月排行榜
热门小说推荐
重来1976

重来1976

恍然间,又回到了那个山崩地裂巨星陨落,却又百废待兴的年代。用一泡大尿宣告重生归来。我是白客,我回来了。...

王者荣耀之最强青铜

王者荣耀之最强青铜

青铜之路太过漫长吊打各路大神王者又太过寂寞青丘之冥的灵魂不会永远漂泊旅途,永无止境...

心声暴露后,我把暴君急哭了

心声暴露后,我把暴君急哭了

任务接连失败,系统也罢工联系不上,勤勤恳恳的苏眷被迫躺平当咸鱼。无聊时,只能看看周围人的八卦大戏。苏眷快活啊。苏老爷纳了一房美妾,却被别人插了一脚!哟,屁股都打开花了。礼部侍郎都要七十的人了,还在外头养外室,啧啧啧。人到老年,晚节不保哟。户部尚书的几个儿子女儿竟然都不是自己亲生的欸,原来大家都知道了吗?谢小爷整日寻欢,其实是在努力用这些事遮掩自己有隐疾的事,可怜啊。谢小爷???就在苏眷觉得这种咸鱼的日子顺风顺水,还挺不错的时候,她惊恐的发现,自己周围的人个个都竖起了耳朵,好像都能听见她的心声苏眷靠,这局又废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