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58章 民生多艰风暴前(第1页)

“嗯,那木棉呢?”

这个问题牧田藏人助倒是答上了。

“主公,木棉每反870文,若是麻布的话,则是每反85文。”

直虎咋舌:“差距竟然如此大?!”

想起早年的从业经历,牧田藏人助分享在骏河国所看到学到的知识。

“主公,海道诸国范围内,木棉只有尾州、三州、伊州一带出产,其中较近则在幡豆、额田、碧海三郡,三郡木棉运输至骏州船费不菲。

而武州境内丝绢物(绸缎)至骏州,下品每反1200文左右。”

1反约长10米*宽34厘米左右,这是在布匹长度上面;若是土地面积,则约为992平方米了。

度量衡直虎清楚,只是她不解:“骏州不管,只是城下町,为何木棉麻布相差十倍?”

牧田藏人助解释,原来这里的木棉准确叫法是丝木棉,又名白杜,首先它是树,是种树。

喜光、耐寒、耐旱、稍耐阴,也耐水湿,生长较慢,适宜栽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以播种或扦插的方式繁殖。

想想尾张那平原,尤其是白杜和棉花不是一个科目,直虎领会到自己的天真。

不过白杜的根及根皮,有活血通络、祛风湿、补肾的功能,可用药;此外枝条柔韧,可编制驮筐、背斗、果筐;嫩枝叶有营养,可以和别的掺杂做饲料。

到是个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可以搞搞。

至于在岛上种棉花,没地方。

有些沮丧的回居馆吃顿便饭,茶泡饭和茄子,直虎随嘴问了句茄子怎么卖,房尾直英顺口答了声1文钱10个,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见过女人之间逛街、购物、谈化妆品、名牌包包吗?

就丝啧样紫啦。

“快冬天了,炭怎么卖?”

“炭?木炭吗?每荷能有180文吧。”

“这话问的,除了木炭还能有石炭?”

“石炭的话听说西国是有的。”

“直英,你说农夫都吃什么?你有吃过吗?跟龙潭寺斋饭比如何?我在龙潭寺的时候有种过腌过萝卜。”

“在下有在农田里做活……在下举个例子吧,橘牧乡一户过得还不错的农民。”

“好啊,说说看。”

“年轻的夫妻两人有二子一女,耕作1町田和5反畑,没有灾害可以收米20石、麦6石和萝卜黄瓜若干,五公五民每年年贡、段钱、悬钱、栋别钱,共支出10石米和钱3贯。

支出类还有肥料,年需50贯;油盐少说要5贯,更换农具家具起码5贯,炭薪4贯,衣料也要有3贯。

此外像是镰刀,换把新的要20文;到城下町里做工,小工每日20文;还有腌好的萝卜小黄瓜…………”

直虎越听越不是滋味。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保护我方族长

保护我方族长

穿成玄幻世界族长,从家族角度去描绘一个尽量真实的玄幻世界,种种灵田养养灵鱼,全面发展家族产业,扶植家族咸鱼长辈成老祖担当保护伞,激励小辈勇闯圣地学宫出人头地。本文非热血战斗式玄幻,而是以提升各项家族产业,资金设施家仆家将族人客卿姻亲等元素为主。力图从新鲜的视角去看老套的玄幻世界。...

总管原名格蕾丝

总管原名格蕾丝

1842年的一个春天,格蕾丝苏醒于贫穷的伦敦东区。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二十几年,与在摄政时期生活的十几年,仿佛庄周梦蝶,让人难辨现实与虚幻。此时此刻,格蕾丝身处困境。母亲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身体虚弱,父亲也...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