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二十七章 姓牧不姓刘求推收(第1页)

要说八十年代,什么题材的小说最受欢迎,那么描写知青的文学作品肯定少不了。

尽管八十年代起,知识青年下乡的政策已经取消,但提及知青人们都不陌生。

从五十年代起,无数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农村发展建设。

等到七十年代末,这项政策被取消,前后有将近两千万的知识青年,他们也被称之为‘知青’。

其中一些早下乡的知青,直接选择在农村结婚成家。

可随着政策变化,很多原本生活在城市的知识青年,最终通过政策或考学,陆续又回到了城市。

在这种时代变迁中,有不少考学成功的知识青年,为追求所谓的梦想或其它东西,最终舍弃他们在农村拥有的一切。

而其中,自然包括家庭跟子女。

而这些被知青遗弃的孩子,后来也被称之为‘知青遗孤’!

如今独居参园的牧山河,同样是一位正宗的‘知青遗孤’。

别说整个东北,那怕牧山河所在的双甸县,跟他一样被遗弃的孩子,数量也不少。

但依然有不少知青,享受到返城安置政策的优待后,便把在农村组建的家庭跟儿女,都陆续接到城里生活。

这些知青的孩子,也成为很多农村孩子羡慕的对象。

反之,被遗弃的孩子,却成为同村孩子嘲讽打趣的对象。

刚上学时,牧山河的学习成绩很优秀。

可随着一系列的变故,他也成为同学戏谑甚至欺凌的对象。

如此环境下,他又怎么可能安心读书,成绩又怎么可能好的起来呢?能读完初中,已经是他外公不断强迫下。

若非如此,恐怕他早就选择辍学了。

等到木兴富领着特意从京城来的两人,踩着厚厚积雪前往望云岭时,那位书生气质很浓的中年人,忍不住道:“木村长,这孩子就一个人住在山里?”

“嗯!

原本我也不同意,可他自己坚持。

不用我说,想必你也清楚。

以前他有外公看着,别人看在他外公的面子上,也不敢嚼什么舌根。

可自从他外公过世后,虽然村里人都背着他嚼舌根。

但这孩子自尊心强,受不了别人的闲言碎语,他硬要搬来山里住,我还能拦着吗?

归根结底,都是那白眼狼造的孽。

等你回京城,记得告诉他一句话,这辈子千万别回仙桥镇。

要不然的话,他绝对无法活着离开。

镇里欠牧爷恩情的人,多着呢!”

如此不加掩饰的威胁,令此行前来新民屯的两人,都表现的非常无语。

本月排行榜
热门小说推荐
沧元图

沧元图

  我叫孟川,今年十五岁,是东宁府镜湖道院的当代大师兄。...

我那些坑师的徒弟们

我那些坑师的徒弟们

修行几十年,好不容易要突破修为,却被徒弟们认定为已经死亡,直接拉到火葬场烧了,这是种什么体验?...

修行在大宋

修行在大宋

陈乐天从军伍回到京城,家乡的一切似乎都没变。而他,想做个修行者,可以御车飞行,享受着众人的欢呼。...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