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44 第 44 章(第1页)

“奈何早不此”

就在读者纷纷向报社写信提问的时候,有一些读人如此大声疾呼。

宦海这本在这个时代而言是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选取的切入点科举也绝对是国民话题。

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部能够引起更多的议论,这种现实题材本身就自带这种优势。

不过,科举是国民话题不假,那么真的是每一个人都了解科举吗恐怕不见得。

连翘自己就深有体会的一点,在高考之前,关于高考的种种她能说的头头是道,貌似是个专家。

可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等到高考完毕之后和一些同届考生交流经验才知道,原来本省还有那么些加分的办法。

以及,大学某些院系对高考是有特殊要求的

至于说高考完毕之后就更不要说了,不用提那些小细节,就是大方向上的变化恐怕也不知道等到连翘读了几年大学,大家说起晚几届的考生高考有个大变革,她还一脸懵逼。

完全不知道咩

在媒体传播迅速的现代尚且是这样,在古代就更别提了。

普通人对于科举的概念是什么,无非就是状元游街文曲星下凡等等,至于说科举考试到底怎么考,考题怎么出,答题者有哪些小技巧他们哪里知道

实际上这些问题不只问倒了家里无人科举的人,就算是有人科举,若不是个香门第,本就有长辈科举,恐怕也是一知半解后世还有那么多高考小技巧呢,除了普及率最广的几个,其他难道大多数的考生知道

连翘的视角其实有点不同,她是借助后世研究者对上千年科举的总结,结合这个世界古代科举的一些特点写出的宦海,说明了主人公林峥的随身老爷爷是如何教导林峥科举的。

现在还没有进入正式科举的情节,所以技巧大多集中在学习小技巧。

至于真正的科举应考技巧,只是偶尔大而化之、一鳞半爪地说几句,然而就是这几句就已经把大家弄的心痒痒的了,急切地想要知道到底如何。

为什么胃口吊的这么高除了因为大家对这个很有兴趣之外,就是前面学习技巧真的很有用了。

连翘上辈子总共接受了十六年的学生教育,特别是前十二年,堪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素质教育不敢说,应试教育绝对是她的拿手好戏啧啧,只可惜,经过了大学四年,自废武功,已经不如高考前夕多矣

这也不是她个人的胜利,是时代的胜利一代代的学子用自己的血泪汗得来的宝贵经验呐

这些经验有多有用

举个例子,对于学习,总有一些记忆法和重点法。

通过这些办法,能够加快记忆、牢固记忆,至于说划重点的本事,那更是基本功什么没有点亮这个技能,那就问问你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过到哪里去了

至于说古代读人读的方法,一个词形容,读死。

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他们的说法,听起来很勤奋,然并卵。

从效率的角度来说本身就是极大的浪费,从最终效果来说也很难说比有技巧的读法更好。

很多人从小读就是背,先生不解释意思,只是让学生按照他教的背下来。

等到四五经背下来了,学习才进入下一个阶段,讲解意思。

从背开始,到最终主攻科举程文的具体写法结束。

中间没有技巧,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说不上科学,最终的结果嘛

只能说七分天赋,三分努力了。

实际上每一个从科举大军里杀出重围的学子几乎都可以说得上领悟能力惊人,自学能力强悍。

连翘记得,在更早时候,两汉魏晋时期,当时的知识更加珍贵,于是老师更加不能说什么教育能力了。

当时老师们对于一个内容往往只教导一遍,说的也不一定详细清楚。

如果有学生希望老师再教一遍,得到的不会是老师对其勤学好问的赞赏,只会是斥责,严重一点的甚至会逐出师门。

你为什么要再问一遍是上课开小差了,还是一遍没听懂如果是前者,被罚是活该。

如果是后者,被骂依旧是活该这么笨,活该被骂都说了一遍了还不知道,要你何用

当时的老师振振有词,甚至学生也认可这种赤裸裸的学术歧视。

生长在现代教育环境之下的人是很难理解古代的教育概念的,他们往往有家长、老师,甚至社会求着学习。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综武侠]我自倾城

[综武侠]我自倾城

文案李凝没什么优点,就是长得好看。于是她就有了很多优点。笑是漫山遍野春花开,明媚动人。不笑是仙子蹙眉惹人心怜。哭是梨花带雨痛断人肠。睡在席子上抠脚是美人春睡娇弄足。李澈没什么优点,就是长得好看还有个...

漫威里的大超

漫威里的大超

一不小心穿越到漫威,发现自己拥有超人的能力。...

锦绣人生[快穿]

锦绣人生[快穿]

下一本小奶龙寻亲记专栏求预收本文文案每一个故事中,除了有万众瞩目的主角,还有着无数不受人重视的配角。他们普通平凡,或许只有几行字的描述,或许连姓名都不为人知,只是简单一个代号,或许谁也不会...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