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13章 决定添人(第1页)

可只有程迎珍知道,女儿三岁就坐在官人身边认字读书,官人书架上有关美食、地理、杂志类的书都被她翻遍了,有好几个食谱就是她从书中得来的。

女儿聪慧,所以才放心让她当家,只是看到女儿辛苦,她这个当娘的心里不是滋味,都怪身体不争气!

一时之间,程迎珍内心五味杂陈。

传说最早的小笼包起源于北宋,是北宋都城汴梁的第一美食,但苏若锦来大胤六年了,也见过不少早食铺子,还真没见过谁家卖过小笼包的。

小笼包的特点在于皮薄馅汁多,一口下去,那满足的滋味别提有多美了,但凡吃过的没有不爱的。

再来说说烧麦,又称烧卖,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小吃,形如石榴,皮薄馅多,软糯咸香,老少皆宜。

第一笼,苏若锦亲自上手,以上等白面酵为皮,选取猪腿精肉为馅,用母鸡吊汤,再和猪肉皮煮在一起,然后做成皮冻拌入馅内;

揪出大小均等的面剂子,再用油抹其表面,这样会使小笼的口感更好,包小笼包时手感一定要向上拉,这样皮才能薄,入口口感才能更好。

蒸好的小笼包一个个可爱小巧,惹人喜爱,用筷头戳破面皮,汤汁滑溜溜的冒出来,薄面皮,浓汤汁,嫩肉馅,诱人到极致。

吸一口,苏若锦仰头,就是这个味,真是太久违了,终于吃到前世美味,激动的差点流泪。

油灯下,众人见她吃的如痴如醉,都看呆了。

苏三郎年纪最小,第一个没忍住,伸手就抓桌上小笼包往嘴里送,吓得苏若锦连忙拿起小碟等着,“吹吹……慢点……”

刚一触碰,真烫,苏三郎年纪小,但不是傻,来回吹几下,直到不烫嘴,才送嘴咬上去……

“先轻轻慢慢的吸一口……对……就这样……”

在众人紧张且期待的目光之下,苏三郎终于吃完了一个小笼包。

苏言礼第一个问,温声细语,满眼都是笑意:“怎么样?”

苏三郎吧唧小嘴,“好吃,我还想吃。”

众人倏然放松,个个大笑:“哈哈……”

苏若锦人小,力气不够,只做了十个,除了程迎珍与苏三郎,其余每人一个,吃得他们意难平。

“早知道就不吃了,想吃又没得吃,被吊着的滋味太难受了。”

书同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苏若锦嘴角一抿,直笑:“书同叔,董妈妈,余下的就靠你们俩了。”

二人立马保证肯定不负二娘子所望。

三天后,让杂货行代买的两副小蒸笼终于拿了回来,这三天里,苏若锦手把手教二人手艺,最后做的非常好的一锅送了左邻右舍,也让他们尝尝鲜,有人问起都说这是程迎珍想出的食谱。

为何送给邻人,一方面,自古有言,邻居好赛金宝,二个,也是向周围人传递食谱是程迎珍琢磨出来的信息,拿出食谱做生意,是为了给女儿准备嫁妆,跟苏言礼无关。

什么,这么早就准备嫁妆,才六岁啊,这也太夸张了吧!

一点也不夸张,古人,特别是类宋的大胤,富贵人家,女娃子一出生就开始备嫁妆了,要不然哪有十里红妆之说。

为了苏言礼的仕途,苏若锦能想周全的尽量想周全了,绝不给他爹拖后腿。

做吃食生意,要是生意好,那真是忙人。

苏若锦即便再有心,六岁的身子骨再怎么要强也没办法帮衬,书同与董妈妈两个从早忙到晚,钱是赚到了,可人一点也不得歇累得够怆。

这两人,苏若锦可是把他们当家人的,是要与苏家生活一辈子的。

不行,家里得添人手。

白天中午,程迎珍抱小儿出来晒太阳,苏若锦把想法跟娘说了,“娘,你觉得咋样?”

本月排行榜
热门小说推荐
带着梦境去修真

带着梦境去修真

三十而立的中年老处男萧腾风,意外在梦境中穿越,成了自带Bug的穿越人士。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修仙了。。。功法不懂?没事!咱睡一觉其义自见!炼丹,炼器没有时间?不怕!咱一梦百年,有啥问题咱梦里解决!啥叫全能?全能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咱做不到的!好不容易穿越一回,要是没有点能耐出门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么?新建书友群902033032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聊聊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带着梦境去修真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机械之心

机械之心

十年前我们于星空下相遇,我用机械的手指与你拉钩,共同许下明天的承诺。十年后我们在星空下相逢,虽然你早已忘记我的一切,但我还是愿意燃烧自己,只为兑现迟到了十年的承诺。因为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起,你便成为...

穿成炮灰原配的女儿

穿成炮灰原配的女儿

陈玲玲穿进一本年代文。书里,她爸是男主,她妈是早死的原配。她妈因公牺牲,单位照顾他们父女,分了两室一厅的房子,还给她爸调了岗,让父女俩在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过得非常不错。然后,女主这个她爸的白月光...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